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水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488|回复: 0

春晚可以不挨骂吗 #F1530

[复制链接]

175

主题

175

帖子

74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749
发表于 2020-5-25 08:01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)       春晚
“论偷情节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
“论情人节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
“论除夕夜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
“论年初一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
“论年初二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
“论年初三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”“苦你妹啊,再不写没有饭菜钱了”。

话说2.15过得浑浑噩噩。日夜颠倒迷糊。睡到13:00醒,再补一个三小时的午睡。眼睛睁开,就天黑了。
看春晚么,大概率是不看的。还不如刷微博。
昏睡到年初二再翻,果然又是春晚骂声一片。
翻翻知识星球,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。
从Marketing角度而言,这问题实在再有趣不过了。值得我们专题写一篇。
二)       挨骂
第一个问题,春晚可以“不挨骂”么。
答案是:“不可能”。因为这违反了最基本的Marketing原理。

从1983年开始,困扰了文科生小编无数年的“春晚挨骂悬案”。无论国家如何不惜工本地大制作,如何费尽心机地搞声光电场面。如何耗费人力花半年准备一年的戏。
早在2000年,演出服已高达50万元/件。而往往只穿一次。
小品,曲艺,歌曲,相声,上一个骂一个,再高的成本,都出不了精品。
“春晚挨骂之谜”,放到marketing科学中,其实非常容易解释。
因为消费者分层了。
1983年的时候,中国人一个特色,是十亿人民一种颜色。
尼克松访华之际,曾经惊叹,全体中国人,无论男女老少,全部都穿卡其布劳动衫。千人一面都是靛青的。
这种效果,今天你可以看看北朝鲜拉拉队,体验极致。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g0553e3kv5p.html

但是1983年之后,国民急剧分层。
尤其是“改革开放风气之先”,这个“先”字绝不是轻飘飘一句空话。
当深圳,苏州,外资企业密密麻麻,早已融入WTO全球分工之际;你到开封,太原,襄樊这些“历史名城”。连出国护照都没有几个。绝大多数的人口,依然靠公务员体制内过活,拿2000元死工资。
当消费者分层之后,你就不可能靠单一产品,覆盖所有顾客。
这是marketing基本原理。不存在One for all的产品,即使存在,生产成本也不会是最优的。
“春晚”的基本概念,即试图使用“单一产品”,来覆盖十万万消费者群体。
大伙都知道“众口难调”。你偏偏知难而上。
如果你是“商业演出”,则任何一家聪明的大公司,都肯定会搞N个版本:“南方春晚”“华东春晚”“北方春晚”“西北春晚”。
使用不同的产品,覆盖不同的消费者群体。
不幸的是,由于春晚的“大一统”特性,使得春晚注定“全国人民一台戏”,导致3/4人口骂你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三)       春晚的根基
第二个问题,春晚可以“挨骂”少一点么。
春晚挨骂,本不足为奇。甚至都不足以成为一条新闻。
真正有趣的,是“省际分布图”。

其中颜色越浓,代表收视率越高。
很显然,春晚在东北,具有“浓厚”的观众基础。到了华北,还有不少人看。
一过长江,马上就不行了。
到了华南,简直惨不忍睹。
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一样 ,春晚本质上,是一场东北农民的晚宴。
现在我们要问的是,为什么,为什么是他。

从Marketing正统的角度而言,假设市场分层,分成了很多“细分组团”。
而且你作为发布者,只能发布一款产品。
请问你会发布什么。
几乎所有市场部的品牌经理,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。
抓住市场最大的板块。
而市场最大的板块,是哪个。
从“网剧”的分布流行中,我们可以清楚地拿到统计规律。
什么样的电视,观看人数最多。
什么样的电视,无人问津。
自从刘老根系列结束以后,“乡村爱情故事”事实已经脱离了我们的视线。
虽然你每天打开CCAV1,19:30~21:30的黄金档,还很喜欢播放“篱笆,女人与狗”的农村主题电视剧。
但我们都很清楚,“农民剧”的时代,已经结束了。
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。
“工农联盟”就其人口和实力,都在不断减少。
“城市市民阶层”才是最大的Segment。
网剧里面,“楚乔传”满足了屌丝逆袭的翻身,“花千骨”则是九天十地玛丽苏女主的意淫。
《欢乐颂》《何以笙箫默》都市剧的统治者。
这二天休息,我看了《二代妖精》讲的是社会底层屌丝,撞大运遇见狐仙,免费狐狸精。
《乘风破浪》讲小镇青年和流氓斗殴。
《神秘巨星》直接把我看吐了,YY还是阿三强,不服不行。
“商业”是清醒的。几乎每一个老板,都清楚地知道“消费者是谁”“消费者在哪里”。谁是真正的力量。
谁是真正的力量,都市平民啊。
那些占人口的大多数,月薪3000~10000,吃着泡面,念着马云成功学。然后刷微博和给YSL上供的男女们。
但是“春晚”是个异数。
为什么春晚的收视率越来越低,为什么骂春晚的人越来越少(少到甚至不关注),为什么春晚难以出名作佳品。
虽然春晚的收视率已经够低了,但它本来还是可以更帅一点的。
因为春晚的定位,取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例子。
  • 他既不是定位在人数最多的群体。
  • 春晚也不是定位在最有先进生产力的群体。

春晚的定位,就是东北的农民。
而不是城市的平民。
这里面虽然有历史传承,路径依赖等各种原因。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,却偏抓一个“非主流”市场,无论如何都是很奇怪的事情。

四)       负重前行
今年春晚最触动我的,是歌舞“丝路绽放”。场面宏大,动作划一,达到了极高的训练水准。
尤其是舞台的灯光炫丽效果,看得俺目瞪口呆。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,显示出了大国风范。CCAV硬件力量突飞猛进的中国发展速度。
蔚蔚盛世,名不虚传。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k0025b6vo7v.html

可是等表演结束,俺就笑不出来了。
别人在看春晚,我在看观众。
在观众席上,白发苍苍,满脸油光。一路数过去,全部都是秃头,一个小鲜肉都没有。
你别以为请TFBoys唱二首歌,就给春晚注入了“青春元素”。春晚就其本质而言,依然是一个老人社会。

不仅仅演员是老人,观众是老人,舞台手法是老人。
整个社会主持秩序的,都是老人。
而我们整个民族,也已经太老。生育率严重不足,蔡明冯巩都快入土了,还在霸占屏幕。
春晚的第二个隐患,是战略目标太多。
历年来,被骂得最凶的,是2017年鸡年春晚。豆瓣甚至因此关闭了评分。
因为整个2017春晚,几乎就成了“表忠心”的春晚。塞进去太多zz元素,观众们不爱看。
时至2018年,吸取了教训。干脆少说话,多跳舞。把渲染效果调到最高。观赏看大片。
即使这样,依然免不了有人骂。例如《丝路绽放》之前一个节目。
在春晚已经举步维艰的情况下,你依然从中汲取力量。


第三个隐患,如前所述“消费者”偏离。
时代已经变了,而你并不能与时俱进。目前你已经抓不住社会中最主流的人群。
这三个隐患叠加,是什么意思呢。恰如我们的guo运。
“人口正在变老,你抓不住剑柄,却试图做伟大的事业”。
岂不令人叹息。

(yevon_ou,2018年2月19日丑时)
有些东西写得很隐晦,完全没展开。
参考阅读:《[color=var(--weui-LINK)]春晚---现代宣传工作的困境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水库论坛 - 房产投资第一站 ( 沪ICP备20013621号

GMT+8, 2024-3-29 14:51 , Processed in 0.197804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